2021国奖获得者桑晨惠专访: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 张晴
  • 2021-11-30
  • 16225

 

2021年国奖获得者桑晨惠

 

个人简介

桑晨惠,中丹学院2016级水与环境(Water & Environment)项目硕博连读生,师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杨敏研究员。研究课题围绕“我国饮用水中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及优控清单制定”展开,目前已发表一作SCI五篇,软著一个。曾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中科院生态中心“未来杯”乒乓球赛女子“亚军”等荣誉。主要参加项目有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502001、2017ZX07201005、2014ZX07405001)和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19项农药指标的修订工作。

 

导师简介

杨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兼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主任,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工程专项饮用水主题副组长。主要从事饮用水风险识别与控制、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技术研究,在饮用水嗅味、环境抗性等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解决了若干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难题。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2014年以来连续列入爱思唯尔环境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部分成果得到工程应用,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及国际奖一项(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区域奖)。

对话

问题一:首先恭喜师姐!得知自己获得国奖是什么心情?有何感想

桑晨惠:第一反应是很开心,第二反应就是感恩,非常感谢我的三位导师杨敏老师、安伟老师,以及丹方导师Peter在硕博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能获得国奖,离不开他们的辛勤指导和培养。同时,也非常感谢生态中心和中丹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在背后默默无闻地付出,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比如在我申请硕转博、申请出国时,胡永佳和殷有薇老师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问题二:师姐你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转博呢?

桑晨惠:因为我对当下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想继续做下去,就考虑出国读博或者在中丹学院申请硕转博,考虑到继续在中丹攻读博士不仅可以获得中科院的博士学位,期间有机会申请出国交流,并有机会获得丹麦高校的博士学位,就选择了中丹这个宝藏平台。

问题三:有句话是“题好一半文”,你是如何确定论文选题呢?

桑晨惠:我们导师强调把成果落地,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研究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有应用价值。像我们课题组有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我们研究课题一般需要和水专项匹配结合,所以我先是看水专项里有哪些课题可以做,然后结合自己的方向,初步选定一个,再跟导师讨论,就得到最终的论文选题了。

问题四:读博后有哪些需要适应的地方吗?有的话是如何适应的呢?

桑晨惠:有的,博士课题的难度会更大一些,我觉得首先心态要调整好,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因为短时间没有出成果就很焦虑。其实做科研时都会经历一个低谷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坦然面对即可。

问题五:在科研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你是怎样去解决的?

桑晨惠:遇到困难时,我一般是先通过查文献看看是否能解决,如果不能就去请教别人。查文献的时候,可能第一次搜不到,可以试着变换关键词,反复检索,在前人的文献中学习,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去。如果自己不能解决,一定要多问、多请教别人,可以找导师或者师兄师姐们讨论。旁观者清,有时候自己看问题不太全面,别人点拨一两句就会豁然开朗。

问题六:说到文献,想问师姐平时是怎么阅读文献的呢?有没有什么推荐的高效阅读方法?

桑晨惠:读文献可分为粗读和精读,我一般先读题目、图表、摘要,读完这些就基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精读。如果是和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好文章,可以全文通读。如果不是,只读自己想要看的重点部分即可,不用一字不落地读完。

问题七:师姐认为该如何提高英语表达以及书面应用能力呢?

桑晨惠:在加强英语基础知识之外,可以多看美剧,模仿美剧中发音,营造一个英语环境。同时,我们中丹学院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在第一年集中教学的课堂上有很多口语展示、书写报告的练习,你们要珍惜这些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一年之后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会有很大进步。

问题八:平时是如何平衡科研和生活的呢?

桑晨惠:我一般会制定一个近期工作目标,工作的时候高效完成工作,剩余时间可以交给生活,比如打乒乓球和同学聚餐等。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促进个人工作效率,不必过分拘泥于工作时长,只要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就可以自由安排,如果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的话,反而对身体不好,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

问题九:师姐你是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卷”的现状?

桑晨惠: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现象,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浮躁。现在的学术圈确实很卷,像现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单位都是“非升即走”机制,为了达到“非升即走”的条件,很多人不得不发许多文章,去追求一些短、平、快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其实对推动整体科技体系往前走用处不大。而一些真正能推动科技往前走的研究往往需要十几年的累计,但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卷的现状,往往很少甚至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些真正有用的研究。幸运的是我们国科大整体学术风气还是比较好的,像我们老师一直强调的“把文章写到大地上,做对有社会意义的研究”。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不唯论文论英雄”,这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可能后面还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

问题十:师姐您明年六月即将毕业,毕业后的人生规划或短期内的目标是什么?

桑晨惠:毕业之后我还想继续做科研,可能会去事业单位或者高校吧。希望自己可以不受这个“卷”的环境影响,做一些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研究。

问题十一:对于研一的师弟师妹们,师姐有什么寄语呀?

桑晨惠:大家一定珍惜中丹学院的优秀资源,中丹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除了有所里的导师指导之外,我们还有机会接触来自丹麦不同学校的优秀老师。珍惜这里的美好时光,多学习,多交流,尽量把中丹给我们的平台优势与便利条件发挥到极致。除此之外,还要调整好心态,切勿攀比,因为每个人研究方向不一样,出成果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要平常心,快乐科研。

 

结语

在桑晨惠看来,获评国奖既是一种幸运,也是对自己过去成绩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走好未来的路。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同样的,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愿大家都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发光发热!

 

文/闫新妹 图/桑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