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中丹学院与国际学院于中丹大楼联合主办第二届年度研究生研讨会,主题为“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共创未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ustainability: Shaping Our Future)”。本活动是外语系开办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英语学术口语》的重要创新形式之一,不仅关注语言技能培养,更致力于引导学生参与全球学术对话,提升科学素养、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和全球胜任力。
第二届年度研究生研讨会合影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丹学院、国际学院及其他院系的160余名师生参会,收到近40份论文摘要,包括11个分会场汇报、5个圆桌讨论和近20个海报汇报。研讨会得到了主办院系的大力支持,外语系主任高原教授、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教授和国际学院学生主管杨静老师出席。
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教授致开幕辞,分析了AI对于高等教育及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强调跨学科教育与国际交流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张林秀教授指出,有必要开发多样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以适应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欧洲 MAPP 食品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Klaus G. Grunert 教授探讨了消费者行为研究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如何促进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有意识的环保选择,推动可持续消费。
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教授致辞
UNEP-IEMP主任张林秀教授做主旨发言
奥胡斯大学Klaus G. Grunert教授做主旨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分为分论坛报告、圆桌研讨与海报展示三大板块展开,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人工智能在环境科学、医疗健康、材料工程、城市发展、伦理道德及公共政策等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英语汇报,并展开热烈讨论。近20张多元主题英文海报贴满中丹大楼,从医疗健康领域的“AI 增强的空间细胞图谱构建”到城市规划中“AI 驱动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估模拟”,体现了学生在跨语境下整合设计理念、科研表达与语言能力的综合素养。本次研讨会由学术英语课程负责人国科大外语系于华教授主持,外语系授课教师刘云龙、崔雅琼、范嘉舜等几位老师全程参与活动的组织。
学生在圆桌讨论
学生在分会场汇报
海报展示环节中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活动体现了外语系高原教授领衔设计的“学术英语 + 前沿科学”融合模式的成效。秉持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同步实践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原则,本次研讨会会务组由中丹学院和国际学院学生组成,在英语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术研讨活动从组织到落地的全流程内,综合锻炼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积极将英语应用到学术汇报交流中,从多学科的综合视角将英语纳入学术生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从而提升未来拔尖人才的全球胜任力。
参会同学热情合影
文稿、编译:Muhammad Adil(国科大国际学院) 王博健(国科大外语系)
图片:张昱尧 张雪辰(国科大中丹学院)
审校:王海燕(国科大中丹学院)高原(国科大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