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无止境,“春分工程”我们九月再见!

  • 张晴
  • 2022-07-11
  • 755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公益活动“春分工程”已经连续在北京市各级中小学成功举办多期,本学期上线的抖音直播公开课,通过网络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高质量的在线公开课。中丹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学院跨专业的特色,来自神经科学、创新管理、公共管理、水与环境、化学工程的同学们从多个知识维度组织开展网络科普工作。科普内容生动有趣,同时也具有科学性和思考性,“春分工程”科普课收获了众多好评。

 

  徐梦晨 :“营销创新”开展一次创意头脑风暴

创新管理专业的徐梦晨同学,围绕“营销创新”展开了一场创意头脑风暴 。 你知道什么是“渐进式创新产品”?什么又是“破坏式创新产品” ? 徐梦晨从创新的本质,解构创新的关键要素,将创新如何服务于市场娓娓道来。

此外,徐梦晨同学针对“如何思考创意”还介绍了三种创意工具(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四种创意方法(如联想能力、新瓶旧酒等),以及五条提升自身创造力的建议,丰富的内容搭配翔实生动的营销案例和趣味互动,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深刻地理解“如何思考创意”,整场分享获得了网友们的积极回应。

 

张又丹:正念冥想,一场全新的身心之旅

神经科学专业的张又丹同学, 从实际生活中会遭遇的问题 “你是否会难以集中精力?” 引入了科普的主题——什么是正念冥想,冥想作为一种非常好的减压方法,有意识地观察并接纳自我,培养内在的敏锐、专注和觉知。

过程中,张又丹同学根据两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讲授了如何将正念应用于日常,让正念成为缓解工作疲惫和解决情绪困扰的好帮手,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正念身心灵之旅。“过往不追,这就是正念的生活方式。”她最后这样子总结道,“过去属于过去,未来存在于未来,你所拥有的只有当下的每一刻。”

 

卿怡婷:关于“双碳”,“能”做什么?

卿怡婷同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聚焦“双碳与政策”两大关键词,她从日常生活讲起“双碳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呢?”再扩展到宏观政策上“双碳又如何影响着能源改革?”整个过程生动翔实绘声绘色,让大家对“碳足迹”“碳中和”这些原本陌生的概念,有了由浅入深的理解。   

过程中,卿怡婷机智幽默的演讲风格深入人心,直播互动环节也激起了听众们热烈的讨论,有趣的是,她在演讲的最后还送上了一段原创顺口溜来深化大家对双碳的认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贾云蕾:幸福行为经济学

创新管理专业的贾云蕾同学,她围绕着“幸福是什么?”,从经济学定义中的“幸福”出发,畅谈经济学是如何理解幸福,从全新的角度拓宽了我们曾经对幸福的认知边界。

过程中,贾云蕾详细回顾了幸福行为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也应该服务于实际,在演讲的后半段,她立足于生活,通过举例——为什么会产生盲目冲突的消费,将个人行为投放在更加宏大的市场背景中,人类如何受制于环境又可以如何反作用于环境,运用幸福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让自己活的更加幸福。

 

关昊雯:脑机接口如何改变未来

2020级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专业的关昊雯同学,以科幻电影《阿凡达》、《超体》开头,引出了科普主题——“脑机接口”如何改变未来?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从而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用大脑和周边物体直接对话。关昊雯同学围绕着脑机接口的概念、发展历程、原理以及应用前景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

最后,关同学强调发明一项技术的意图是好的,目标都是想造福人类。但是在发明这些技术的时候,这些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会超过我们普通人的认知,最后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关同学呼吁大家在关注科技本身的时候,应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技术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它应该在捍卫人性的基础上往好的一方面走,科技向善。

 

高江月:是谁偷吃了我们将近一半的牛肉面——通货膨胀的社会现象

从一个普通的牛肉面涨价事件出发,揭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学只是——通货膨胀。创新管理的高江月同学从“通货”和“膨胀”两个角度入手,带领大家探索通货膨胀的原理。

首先,什么是货币。从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说起,辨别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数字货币。同时谈久了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的区别点,更加透彻地了解货币的分类。其次,什么是通货。从货币分层说起,辨别通货膨胀中“通货”的含义。第三,什么是通货膨胀。讲述了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的原理。最后带大家了解了通货膨胀的三个衡量指标,并以美联储加息为例,浅要的介绍了美国应对通货膨胀的举措以及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及中国的影响。

张洋:光的秘密

  来自水与环境项目的张洋同学以动画作品奥特曼中的台词“你相信光吗?”引出了今天科普课的主题:《光的秘密》。张洋同学从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如日晷、照镜子等来引导同学们思考,帮助同学们自主思考光传播的特点,以及不同传播条件下光发生的变化。在同学们了解了光的基础特点之后,张洋又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等,引导同学们思考何种类型的光学行为产生了对应的翻唱现象。

  科普活动以诺贝尔物理学奖:光镊的应用以及展望为结尾,激发同学们对基础科学的兴趣。

 

谢妍妍:模拟一个工业反应器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沐浴露,洗头水,穿着的衣物,又或者驱动小车的汽油,它们都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用品几乎都需要经过工业反应器的加工。

  为了更细节了解工业反应器内部的原理,化学工程专业的谢妍妍同学和大家一起走上了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旅程。本次旅程主要包含了:“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意义”,“模拟工业反应器的工具”以及“模拟工业反应器的研究”。

  通过本次旅程,大家对目前工业反应器放大模拟研究的瓶颈以及计算机模拟对解决这一瓶颈的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也掌握了当前最主流基础的一些模拟手段和工具。最后,大家还一起研究分析了一个工业反应器的模拟结果。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在的工业生产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粗糙,它也在采用世界上尖端的计算机模拟进行优化和发展,逐渐成为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化的技术。

 

段琪鸿:什么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

创新管理专业的段琪鸿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一项经典的管理学实验——霍桑实验。提到实验,大家通常会想到如生物、化学等一类理工科学科,但在管理学领域中也有很多设计精巧的实验。霍桑实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它向大家揭示了“什么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

科普中,段琪鸿同学介绍了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灯光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并将它们和现实的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积极引导大家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应用。实验告诉我们,人的工作效率与自身的工作态度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息息相关,领导的重视、管理的参与感以及良好的同事关系都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最后,段琪鸿同学总结道,工作效率的提升不仅仅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人际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单丽雯:探索我国居民饮食的地域差异

  来自水与环境项目的单丽雯同学以南北方米面和“甜咸粽”的偏好差异引出了这节科普课的主题——《探索我国居民饮食的地域差异》。单丽雯同举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地域饮食习惯,例如南甜北咸,西北地区碗比脸大,云贵川吃辣能力top3等,在此基础上,引出地域、地理环境和地域饮食文化几个概念,总结了我国南北方典型的地域饮食特征。此后又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详细解释引起了我国地域饮食差异的因素,例如气候、海陆位置、土壤、文化等。最后又以难懂南地区为例,具体讨论了这一地区的饮食习惯及背后的地理影响因素。

  科普课主题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直播间观众积极互动,通过弹幕的形式分享了自己家乡独有的饮食习惯特征和背后可能的地理因素。

 

王春珍:全球面临的棘手挑战——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自发明到使用的一百年多年时间里,已经成为了人类对抗死神的重要武器,然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却很可能将我们拉入黑暗的后抗生素时代。因此,向大家科普这一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已刻不容缓。

水与环境项目的王春珍同学先用一个短片带大家简单了解了一下科普内容,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抗生素“双刃剑”的特征,抗生素耐药性是如何产生及传播的,以及如何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

  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王春珍同学以大家身边常见的例子为切入点,用生动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她还对观众们发出了倡导,希望大家能够科学用药,并通过坚持锻炼身体和及时接种疫苗的方式减少用药的机会。

  最后,观众们表示自己受益良多,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

 

王雨芳:告别城市看海,让城市自由呼吸

  水与环境专业的王雨芳同学, 带领大家深入认识了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海绵城市。 “提起海绵,你会想到什么?” “海绵城市能够解决哪些问题?”,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她为大家科普了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建设意义,并在随后的时间中讲述了海绵城市的具体建设方法,以及厦门这一试点城市的实际应用。

  科普过程中,王雨芳同学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积极引领大家进行回顾和反思。在屋顶花园的应用过程中,是否要考虑到住宅的实际情况?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是否需要更多部门的配合和协作?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抛出,使观众对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索。

  “海绵城市的建设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她总结道,“只有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完善相关理论认识、工程技术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方能让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最佳效果”。

 

陶鸣鸣:今天,你吃塑料了吗?

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塑料,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也被称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但大家对于塑料所带来的危害和污染了解甚少。基于此,水与环境项目的陶鸣鸣同学从微塑料的定义、来源、危害以及措施等方面,给大家科普了“微塑料”这一新型污染物。

通过对环境领域顶级期刊上多篇研究的总结和介绍,大家了解到微塑料污染已经遍布全球,来自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样本也都检出了微塑料。大家对于“微塑料”的危害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如经常性食用外卖的人群体内微塑料含量更高,进而增加患肠炎风险等。观众对微塑料危害的关注度非常高,纷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将使用玉米淀粉、小麦秸秆等环境友好型材料制品,以替代一次性餐具等塑料制品。

写在最后:从第一次接触直播感到新奇,到渐入佳境,同学们丰富充实的科普内容和直播间的热情互动都是“春分工程”科普课最好的代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时至处暑,本学期的“春分工程”暂时告一段落。科普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同学们传播知识的初心一如坚定。与大家相约,九月“春分工程”,我们不见不散!

 

图文:科普主讲人